您好,请 登录注册

[转帖]凭什么《和你在一起》?(作者:randomlee)

2002-10-15 10:01:24   来自: 发条鸟 (北京海淀)
  记得看《我的兄弟姐妹》之前,就已经听说这部片子号称建国以来最赚人眼泪的作品。于是准备好了纸巾手帕什么的,并且始终告诫自己提醒自己,艺术其实就是骗子,一切都是假的,意志要坚定态度要坚决不要被那帮孙子这么轻易地得逞。果然,除了几个孩子呼天抢地各奔东西那一段之外,从头到尾我就一直皱着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的兄弟姐妹》充其量就是半部能看,另外一条线索——孩子们长大后彼此寻找的部分——不要也罢。然而看着我女朋友又红又肿的双眼,我又开始怀疑自己的欣赏态度有问题:事先就做好了拒绝感动的准备,那当然看哪儿哪儿都是毛病。
  所以,当《和你在一起》的碟片拿在手上,我就告诉自己,不要抱太大期望,即使它拿了奖,即使宣传说很出色,即使导演是陈凯歌演员有刘佩奇王志文陈红程前和陈凯歌本人。这种心理有点像吃葡萄:先把小的吃了,给自己一个较低的起点,然后吃大的,这样会有一种破落户捡了便宜的惊喜。——据说这样吃葡萄的人是悲观主义者,OK,无所谓,就让我以悲观主义者的身份来看这部片子吧!只要能吃到大葡萄。
  可是,当全片结束字幕出现,我发现嘴里都是发育不良的酸葡萄味道。我对自己说,就象《不见不散》里徐帆对着镜子中的自己:你怎么不长记性啊,又上了国产电影这狗东西的当了!
  一样样来说。
  故事说的是:南方小镇的小提琴神童刘小春(唐韵)被父亲刘成(刘珮奇)带去北京参加比赛,拜师学艺。孩子先后从师于江老师(王志文)和余老师(陈凯歌),前者用心教学,后者只想利用小春满足自己的野心。在北京,小春认识了美女丽丽(这个角色的名字要多俗有多俗,陈红),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不知什么情谊。为了独占刘小春的成功,余教授想赶走刘成,但父子之情使得小春舍荣华富贵于不顾去追随父亲。
  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啊同学们?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
  不知道陈凯歌老师想说什么,他自己接受采访时说想表现人间伟大诚挚的父爱,可是我总觉得这故事里面老是有些别的东西跳出来伸一脚。
  刘小春的琴谱里有成熟女人的照片,还有他对丽丽的迷恋,似乎都在表现他青春期蠢蠢欲动的情愫,而这条性格线索到了故事中间就渐渐消失,后面不再出现。那么前面干吗要交代呢?为了反映他缺少母爱缺少女性的关怀?那他老爸就该娶个后妈而不是教他练琴。
  片中有许多内容是在交代小春和江老师学琴,王志文的表演还是相当精彩,但是江老师这个角色和刘成之间并没有重要的冲突,他的出现只表明了小春得高人调教以及和后面的余教授作为对比。最有意义的冲突应该发生在刘成和余教授之间,但是余教授的戏份明显比王志文少。当然,也许是因为陈导演的表演水平相比王志文还是有所差距,所以我们感觉后者明显的出彩。可是造成的效果是该说的话没说清楚,不该多说的东西说了太多。
  同样的例子还有:刘成的戏到最后抖了个包袱,原来小春是他从火车站捡来的孩子,当时孩子身边有把提琴,刘成从此就把孩子含辛茹苦拉扯大并且从小就让他接受音乐的教育,他觉得孩子的父母一定希望他在音乐上成材,并且孩子只有在音乐上成功了才会走出自己身世的阴影。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咂吧了一下嘴并且开始内疚惭愧,我在想如果是我捡到了这样的一个孩子我也许会抚养他成人但练琴嘛就难说了,兴许还把琴卖了给孩子买点奶粉什么的,我想这也许就是孩子他亲人把琴留下的意思,至于真相我觉得都没必要告诉他就烂在我肚子里好了,当然,我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的境界没有刘成和本片编剧高尚,我只是想表达这样的一种疑问: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做一个高尚的人可以,但这个人物除了高尚就一无所有是不是有点扁平化?更何况高尚也要高尚得有头有尾有鼻子有眼。追述这一段故事应该是最能表现刘成这个角色的地方,可是导演偏偏一带而过,我一直期待着他交代往事,但是只看见了刘成抱着孩子在火车站里四处寻人的一点点黑白镜头。陈老师在别的地方都挥毫泼墨,倒是在这里惜墨如金,或许这是一种刻意的留白,但是我没觉得含蓄隽永(好的例子如《甜蜜蜜》的最后一个镜头),只感觉前戏还未充分高潮就不期而至。
  高潮是最后一段在火车站拉琴的戏,在这里要指出本片最大的优点:小提琴的乐声和情感表达相得益彰,剪辑与声画配合也相当默契,增色不少。然而小春在候车大厅的激情表演总有点作秀的别扭,好不容易找着了爸爸二话不说先拉上一段,这是不是有些假?
  我不是以现实主义典型化原则等老框框要求这部电影,今天谁还好意思说自己坚持的是现实主义,你才现实主义呢,你全家都坚持现实主义!!我也反对简单机械的现实主义,尤其是批评中的唯现实主义论。可是我们可怜的中国电影只能拍些巨现实无比的东西,那就由不得我们说了——这里好象不是这样的吧,编剧同志,您能不能让我们看明白点?
  就表演而言,片中大腕云集。可是刘佩琦有点过,陈红有点白,陈凯歌有点傻。王志文很好,演了一个隐士音乐家,身上的魏晋风度没剧本本身那么刻意。小主人公唐韵眉宇间有濮存心的味道,我惊讶于他的眼神和激情,尤其是拉琴的时候,天才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孩子的戏有一段不好,就是他跷着腿训江老师那一段,从头到尾他都很沉静很懂事很守规矩,惟独这里老气横秋油里油气,很突兀,一个13岁的孩子不该说出那样的话,都是编剧在说。
  要说演得最好的是程前,因为戏少,虽然这里表扬程前同志,但是我觉得如果把程前的戏全部剪了,这片子也还是很完整的——当然这不怪程前自己。
  对一部作品求全责备是件没有人性的事情,试问谁能面面俱到。其实只要把话说圆,能有那么一个瞬间让人感动,也就算成功了。但我对这部电影最深的感觉是:我已经敞开心扉打算时刻准备着感动,却总有哈欠打了一半戛然而止的不胜难受。此外,也许是因为对陈凯歌期望太高。总觉得以他的水平执导这样的东西必然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一骑绝尘,可是,很遗憾,我怎么也没看出大师的影子。
  于是我怀念《霸王别姬》中的陈凯歌,厚重而华丽,情感强烈但手法从容。《和你在一起》应该也是以情动人的作品,事实上他在这部片子里还是投入了许多激情,并且表现的也很充分饱满,可是,这样的情感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的故事,反而由于一个单纯的故事被他描述得有些凌乱而造成了主题的语焉不详和情绪的不着边际。总体而言,这是值得一看的电影,但也只是一部平庸之作,我们没有看见作为大师的陈凯歌,却看到了国产片拿腔拿调的通病。
  或者,是我自己不好,忘了葡萄藤已经先天不足,还总想着吃上颗大葡萄,蔑视自然规律,于是命中注定了要悲观失望下去。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GPSujzmYMIC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