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讨论:中国人为什么不排队?

2004-08-25 04:39:55   来自: Neveronline (戰國)
  话题:不排队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作者:大雪
   不久前坐火车,一个平常的周末,从长沙去汉口。进站排队,本来不长的队伍,等到列车员开始检票,局面立刻大乱。后边的人一拥而上,队伍立刻粗壮几倍。一位扛着行李、领着小孩的妇女,被人流冲得东倒西歪。很多衣着时尚的年轻人,堂而皇之地从后边直插进来,显然对这种场面已经驾轻就熟。
   相关阅读:谈国人排队的习惯
   吾民不习惯于排队,这与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有着超强的忍耐力形成强烈反差。我们可以在麻将桌上消耗无数个白天和夜晚,可以让一份急需落实的项目文件拖上三年五载,盖上一百个公章,可就是不习惯于排队。不信你瞧,无论是在机场候机、车站买票,还是在银行取款,总会有人插队。甚至于毫不顾忌。甚至于排队的只有两三个人,也会有人一来就毫无歉意地“空降”到最前面的位置。
   [不守秩序不是资源匮乏造成的]
   发达国家的月亮不比中国的圆,但人家的队确实比我们排得好。电视上有时宣传某国经济出了问题,银行遇到挤提,但画面上却比我们存款的排队秩序还好。由此我认为:不愿意排队似乎是中国人的一种本性,“文革”动乱时不排队,形势大好时也不排队。不仅卖浆引车者不排队,身份体面的人也没有排队的习惯。
   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国人的不守秩序是因为资源不足造成的?我认为主要不是这个原因。资源充足与否,从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今天的资源比20年前要丰富多了,但乱挤依旧。
   有一个社会模型很能说明问题:乘飞机。飞机对号入座,资源是充足的。但登机时,照样争先恐后,照样后来居上。当然,挤的人有一个理由:上去慢,行李就没有地方放,看来还是资源不足。那么下飞机的时候不用着急了吧?不行!我因工作原因经常乘飞机,每次都看到机舱门还没开,就有一些旅客逃命似地打开行李箱,拎下行李,挤在过道上,时时准备喷射而出的架式。这时他们并没有现实的利益。他们迫不及待地挤在过道上,已经是一种下意识,大概是觉得别人已经站起来,自己还坐在那里肯定会吃亏。这个社会模型反映出,中国同胞争先恐后的心态,已经深入到潜意识,即使没有利益,这种心态也足以令他向前猛冲。
   这让我想到了基因这个词。人与人的不同,是由基因决定的。
   民族与民族的差异,也是由基因决定的。正如我们无论怎样吃西餐、穿西装,仍不能改变我们是黑眼睛、黄皮肤一样,我们无论盖多少“欧陆风”的房子,引进多少外国机器,我们的观念还是国产的。
   相关阅读:中国人的屁股与尊严
   世界上大概没一个地方像中国人这样不守秩序,这样粗鲁无礼,这样野蛮。老爸说,我们以为在世界上被人看不起,是因为穷。其实,我们中国人被人看不起,最主要是没有礼貌,缺少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的是中国人,随手扔垃圾的是中国人,喜欢插队的是中国人,至于抢座位,更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连没有位子可坐的电梯,中国人都要一马当先,抢在前面。
   [恐惧是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基因]
   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不可能不给中华民族留下特殊的文化基因。我想,恐惧,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因。
   在三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中国历史,从大的局面来讲,总是分裂多于统一,战乱多于和平。汉、唐、宋、明、清,这几个中国人可以引以为荣的辉煌王朝,也都是诞生于血海之中。一统江山之后,通常先用三五十年时间恢复元气,然后最多有一百年左右的盛世,比如文景、贞观、 康乾之治,接着又陷入到血海之中。如果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生命,那这位老人真是历尽劫难,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元代词人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就是这个惨痛。
   在这个苦难的生存环境里,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和保障可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生命贱如土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什么财产是属于自己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种种无法预测的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俗语说“人有旦夕祸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遭连阴雨”,就是这种境遇的写照。这种状态下的中国人,只能是听天由命、朝不虑夕、提心吊胆,如惊弓之鸟一般捱日子。一有风吹草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样的人群,哪有秩序可言?逃得快的,还有可能苟活;犹豫一点,顾及一点礼义尊严的,早就成了乱军囊中的人肉干。几经淘汰,恐惧就进入了先民的基因。
   即使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恐惧也没有消除,只是恐惧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没发财的,怕一辈子受穷;发了财的,怕政策变。更普遍的心态,是怕别人得了便宜,自己吃亏。我们坐飞机,广播说延误两小时,没人着急,因为大家都同样晚;但正点登机的时候,反而人人急得往前乱挤,因为怕别人走在自己前边。落后就要吃亏,不争就要受损,这就是恐惧基因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
   相关阅读:西方哲人眼中的“欺诈”中国
   对中国民族特性中的欺诈进行揭露和批评毫不留情面的,当属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孟氏在其学术巨著《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道:“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和异乎寻常的贪得欲,所以没有一个经营贸易的国家敢于信任他们。这种人所公认的不忠实使他们得以保持对日本的贸易。虽然欧洲商人从中国北方沿海的省份和日本进行贸易是很便利的,但是没有一个欧洲商人敢于用中国人的名义进行对日贸易。”(《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08页)他还写道:“中国人虽然以礼作为生活准则,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贸易中。虽然贸易会很自然地激起人们信实的感情,但它却从未激起中国人的信实。中国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是标准的秤,这是和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时用的。”(同上书,第316页)
   [恐惧基因可以改造]
   恐惧基因与现代文明很难相容。那么它能否改造呢?我认为可以。西方国家,在15世纪之前,可以说是在黑暗中与我们平行前进,甚至落后于我们。长达1000年的黑暗中世纪,给欧洲人民留下了同样的烙印。可是,当我们以加速度向着封建统治的深谷坠下时,人家一个急转弯,迎着光明而去,东西方文明从此分野。这一道光明是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运动,它照亮了欧洲,也改造了西方文明的基因。我们今天去欧洲走马观花转一下,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人家的生活很悠闲,心态很平和,秩序井然。没有防盗门,没有防盗网,上街不用把背包挂胸前。开车不抢道,过马路不闯灯。借钱消费而不是把钱存进银行。晚年有养老金保障而不是养儿防老。人家是如何做到的?简而言之:民主与法治。这既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也是根除恐惧基因的良方。
   只强调经济翻番,或者表面上抓一抓“精神文明建设”,不修补中国传统基因中的缺陷,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强国,人民永远不可能无忧无虑地生活。广州、深圳的生活水平够高,市民文化程度不低,城市经济实力够强,然而一场“非典型肺炎”引发的恐慌,就让人们看到这个社会不是想像中那样坚固。
   相关阅读:中国现代化须中国人人格实现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所追求的物质文明、政治现代化所追求的政治文明、文化现代化所追求的精神文明、国防现代化所追求的军事文明、科技现代化所追求的科学文明,最终都要在人格现代化上体现上出来,都要在中国人的现代化素质中体现出来。抽象掉人的现代化素质,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科技现代化都成了一个空壳,缺少真实的生命载体,也就是一种名不符实的现代化
   摘编:小雪
  

2004-08-25 13:31:53  房囚 (北京海淀)

  中国人人多,当然不喜欢排队了。
  不过日本人倒是很喜欢排队的,听红烧肉说在德国,一堆人排着队有次序地嫖妓,都是来自日本的。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灌水/闲话

XLukwNXrZhVF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