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电影节
档案
影片
影人
电影节
基金
机构
群组
新闻
成员
活动
您好,请
登录
或
注册
利瑪竇和明清傳教士墓地的報告
2003-05-20 04:06:31 来自:
苏七七
(北京海淀)
利瑪竇和明清傳教士墓地的報告
郑大圣
兩座小院東西毗鄰。西首,只有三座墓碑,但是都很大。正中的一個幾乎是小牌樓了,中西合璧的式樣,是一座嵌了石碑的凱旋門。
“耶穌會士 利公之墓”
石側的銘文,華文:“利先生諱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利里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午年□□月入中華傳教…,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
左側,對照著拉丁文。
這該是清朝時立的碑。碑的形制,上首一律的蟠龍流雲,非常“國家”,銘文的體例也有定規,堂皇裡透著審慎。越洋而來的異族宗教,不便放任自流於民間,得設一個機關掌握著,誰來了誰死了政府都是有數的。
左首,是湯若望,“湯先生諱若望號道未,大西洋日爾瑪你亞國人,自幼入 耶穌會,於明天啟甲子年來中華…”
右首的墓碑,銘文漶漫不可辨。
三座大碑身後臥著三座冢,方形,磚砌,疏疏朗朗地佔了整個院落,自是气象雍容。他們是最早期來華的,先行者總是少數,也總是受到特別地尊崇。
東院,無冢,五十餘座墓碑林立著,彼此間距離緊湊,懷疑地下沒有穴位的餘地。像一堆失了房子的門牌號聚攏在一起。蓋棺論定只需要寥寥數行,一輩子,無數的情節,盡皆淹沒。碑文裡透露出來的消息,只是些微的反光。
有一道“上諭”,皇上这样的批示道:
“安多自西洋以來,於天文曆法事宜,甚實效力。今聞溘逝,朕深為輾惻。照賞徐日昇例賜銀二百兩,大緞十端,以示優恤遠臣之意,特諭。李國屏、王道化送去。欽此。”
叮囑得很具體,看得出來康熙在讀到死亡報告的時候,心裡沈了一下。有不少“遠臣”與“偉大的東方帝國”的君主情誼都不錯:
“今聞安文思病故,念彼當日在 世祖章皇帝營造器具有孚上意,其後管理所造之物無不竭力。況彼從海外而來,歷年甚久。其人質樸夙著,雖負病在身,本期療治痊可,不意長逝。朕心傷憫。特賜銀二百兩,大緞十足,以示朕不忘遠臣之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四月初六日。”
“司鐸艾公,諱啟蒙號醒庵,係泰西玻陀爾雅國人。生於康熙四十七年,壯時矢志精修。乾隆元年入耶穌會,於乾隆十年奉旨進京。在如意館效力多年,甚合上意,是以屢頒恃寵,頻賜厚惠,即援以奉宸苑三品職御食俸。於乾隆四十二年,叨蒙恩慶七旬盛典,兼賜御書海國耆齡匾額。至於德行之標,難以悉舉,而堅忍之操,尤為特著。今終於乾隆四十五年九月重陽日,享壽七十有三…欽賜內帑銀貳百兩,以為殯葬之資。”
這位高鼻深目的艾啟蒙先生所受到的恩典,恐怕連滿族王公、漢人重臣都豔羨不已,以風雅自命的乾隆帝最喜歡處處題記,遍中國境內,到處都能遭遇到他肥碩的墨寶,字品雖不高,但氣血是強壯的。整個古代史上,最後一季的全盛。特別為一個外國臣僚辦生日、寫賀詞。一派泱泱大國的雍容仁愛,而且特別有澤被海外的得意。僅僅一百年之後,中華帝國就已苟延殘喘,早就沒有了“優恤遠臣”的裕付自如,只能扮作“洋人不長膝蓋骨”的鴕鳥了。
明末清初使用的大統曆和阿拉伯的回回曆偏差很大,任用西洋人司掌曆法修訂和天象觀測,在中國的君主,原意恐怕是為了更精準地占卜運數的流行;而在傳教士們,卻是以天文學知識做傳道的進階。要想打入這個古老的文明,這是最恰當最直接的路徑。同一片星空下,他們遙望著各自的上帝。傳教士們沒有預報大清國的氣數,帶來的是精確的日月蝕計算法和精密儀器的製造工藝。科學與神秘主義,中西交匯向來都在誤讀中上演。
並不是每一個傳教士都能在這場大時代的誤會裡得享意外的尊榮:
“哆囉先生,名方濟各若瑟,泰西意大里亞國人。於乾隆四十六年東來中華,住居在廣東州府,為羅馬府當家辦理聖教事務及傳信德大部事件。於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一日,在京都為辦理傳教要務卒於刑部。現年五十四歲。”
“卒於刑部”?定是事有蹊蹺。說“現年”而不說“享年”,直是將檔案記錄充作碑文刻上去了。沒有提到他精於天文曆算,看來只會佈道的教士在中國的命運是很驚險的。
遙遠的國度,大半輩子的生命,他們究竟是怎麼過的?他們說中文,也用漢字寫奏折,結交中國的官僚與朋友,當然還有人數漸漸增長的教民。斗轉星移,日昇月落從無稍歇,每一天都是他們的工作日。他們內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在深夜無人的光景或是列班朝堂思想走神的瞬間,他們內心的獨白是什麼?是用母語還是漢語?…
碑林,簇擁在一起。可是看上去,每一個人都悄然獨立。
如果他們留在國內,終老某一座修道院,恐怕也是一樣的孤獨和寂寞。在有些人,作修士度過一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德國人ERNST STURMER 寫於1980年的《通玄教師湯若望》(MEISTER HIMMLISCHER GEHEIMNISSE,直譯為“揭開天文秘密的大師”,“通玄教師”是湯若望逝世後康熙給他的號),譯本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89年9月第一版)。薄薄的一冊。湯若望的一生真是沈浮跌宕、峰迴路轉的戲劇,這本小冊子就像一份演出說明書,為每一幕都作了頗詳細的解說。
“利瑪竇墓和明清傳教士墓地”現在北京市委黨校內。進這種地方,千萬不要客氣地向門衛問訊,只需抬頭挺胸,如入無人之境地往裡闖。官大一級壓死人,你若當他是一回事兒,他就不當你是一回事兒了。
這所專門培訓政工幹部的學校,底子是一所佔地頗廣的神學院。建於1903年的教堂,早就被摘去十字架,替换成一个大大的紅色五角星,新的信仰新的徽记,翻身作主人。彩色玻璃的窗口也被水泥封死。門口掛著“教材科”的牌子。一對法國梧桐真是枝繁葉茂強旺非常,腰圍需得三人聯臂方能合抱,應是當年的舊物。
緊貼著墓碑小院院牆的是一塊巨大的影壁,正對著主教學樓。影壁上四個紅彤彤的巨字;“實事求是”。毛澤東中年時期在延安為黨風運動寫下的警語,嚴謹、內斂,骨格崢嶸。歷史的上下文關係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經意處閒來著筆,聲東擊西。“實事求是”典出《大學》,卻正是對這些长眠地下的科學家們最佳的註解。立這塊影壁的主事者,當時自然沒有想到歷史牽了自己的手,為傳教士們的碑林作了一個完美的眉批。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推荐给朋友
关注此话题
2003-05-20 12:07:10
苏七七
(北京海淀)
大圣的文字真好。
2003-05-20 18:25:52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乍一看,还有点儿余秋雨的味道……赫赫。
这个地方我没去过,找个机会混进去看看。
前两天我意外地混进了国防大学(军管区哦),回头说说这件事。
2003-05-22 14:30:57
苏七七
(北京海淀)
比余秋雨好:(
哪回一起去看吧。
2005-08-06 19:12:28
大饼先生
本身的文字就已经那么好又何必雕琢,只显得匠气十足。
2005-08-07 17:06:41
紫苏扇子
(北京朝阳)
那么容易进吗?本来就气短了呜呜心虚虚
你的回应...
请先
登录
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郑大圣
兩座小院東西毗鄰。西首,只有三座墓碑,但是都很大。正中的一個幾乎是小牌樓了,中西合璧的式樣,是一座嵌了石碑的凱旋門。
“耶穌會士 利公之墓”
石側的銘文,華文:“利先生諱瑪竇號西泰。大西洋意大利里亞國人。自幼入會真修。明萬曆壬午年□□月入中華傳教…,在世五十九年,在會四十二年。”
左側,對照著拉丁文。
這該是清朝時立的碑。碑的形制,上首一律的蟠龍流雲,非常“國家”,銘文的體例也有定規,堂皇裡透著審慎。越洋而來的異族宗教,不便放任自流於民間,得設一個機關掌握著,誰來了誰死了政府都是有數的。
左首,是湯若望,“湯先生諱若望號道未,大西洋日爾瑪你亞國人,自幼入 耶穌會,於明天啟甲子年來中華…”
右首的墓碑,銘文漶漫不可辨。
三座大碑身後臥著三座冢,方形,磚砌,疏疏朗朗地佔了整個院落,自是气象雍容。他們是最早期來華的,先行者總是少數,也總是受到特別地尊崇。
東院,無冢,五十餘座墓碑林立著,彼此間距離緊湊,懷疑地下沒有穴位的餘地。像一堆失了房子的門牌號聚攏在一起。蓋棺論定只需要寥寥數行,一輩子,無數的情節,盡皆淹沒。碑文裡透露出來的消息,只是些微的反光。
有一道“上諭”,皇上这样的批示道:
“安多自西洋以來,於天文曆法事宜,甚實效力。今聞溘逝,朕深為輾惻。照賞徐日昇例賜銀二百兩,大緞十端,以示優恤遠臣之意,特諭。李國屏、王道化送去。欽此。”
叮囑得很具體,看得出來康熙在讀到死亡報告的時候,心裡沈了一下。有不少“遠臣”與“偉大的東方帝國”的君主情誼都不錯:
“今聞安文思病故,念彼當日在 世祖章皇帝營造器具有孚上意,其後管理所造之物無不竭力。況彼從海外而來,歷年甚久。其人質樸夙著,雖負病在身,本期療治痊可,不意長逝。朕心傷憫。特賜銀二百兩,大緞十足,以示朕不忘遠臣之意。特諭。康熙十六年四月初六日。”
“司鐸艾公,諱啟蒙號醒庵,係泰西玻陀爾雅國人。生於康熙四十七年,壯時矢志精修。乾隆元年入耶穌會,於乾隆十年奉旨進京。在如意館效力多年,甚合上意,是以屢頒恃寵,頻賜厚惠,即援以奉宸苑三品職御食俸。於乾隆四十二年,叨蒙恩慶七旬盛典,兼賜御書海國耆齡匾額。至於德行之標,難以悉舉,而堅忍之操,尤為特著。今終於乾隆四十五年九月重陽日,享壽七十有三…欽賜內帑銀貳百兩,以為殯葬之資。”
這位高鼻深目的艾啟蒙先生所受到的恩典,恐怕連滿族王公、漢人重臣都豔羨不已,以風雅自命的乾隆帝最喜歡處處題記,遍中國境內,到處都能遭遇到他肥碩的墨寶,字品雖不高,但氣血是強壯的。整個古代史上,最後一季的全盛。特別為一個外國臣僚辦生日、寫賀詞。一派泱泱大國的雍容仁愛,而且特別有澤被海外的得意。僅僅一百年之後,中華帝國就已苟延殘喘,早就沒有了“優恤遠臣”的裕付自如,只能扮作“洋人不長膝蓋骨”的鴕鳥了。
明末清初使用的大統曆和阿拉伯的回回曆偏差很大,任用西洋人司掌曆法修訂和天象觀測,在中國的君主,原意恐怕是為了更精準地占卜運數的流行;而在傳教士們,卻是以天文學知識做傳道的進階。要想打入這個古老的文明,這是最恰當最直接的路徑。同一片星空下,他們遙望著各自的上帝。傳教士們沒有預報大清國的氣數,帶來的是精確的日月蝕計算法和精密儀器的製造工藝。科學與神秘主義,中西交匯向來都在誤讀中上演。
並不是每一個傳教士都能在這場大時代的誤會裡得享意外的尊榮:
“哆囉先生,名方濟各若瑟,泰西意大里亞國人。於乾隆四十六年東來中華,住居在廣東州府,為羅馬府當家辦理聖教事務及傳信德大部事件。於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一日,在京都為辦理傳教要務卒於刑部。現年五十四歲。”
“卒於刑部”?定是事有蹊蹺。說“現年”而不說“享年”,直是將檔案記錄充作碑文刻上去了。沒有提到他精於天文曆算,看來只會佈道的教士在中國的命運是很驚險的。
遙遠的國度,大半輩子的生命,他們究竟是怎麼過的?他們說中文,也用漢字寫奏折,結交中國的官僚與朋友,當然還有人數漸漸增長的教民。斗轉星移,日昇月落從無稍歇,每一天都是他們的工作日。他們內心裡究竟在想些什麼?在深夜無人的光景或是列班朝堂思想走神的瞬間,他們內心的獨白是什麼?是用母語還是漢語?…
碑林,簇擁在一起。可是看上去,每一個人都悄然獨立。
如果他們留在國內,終老某一座修道院,恐怕也是一樣的孤獨和寂寞。在有些人,作修士度過一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
德國人ERNST STURMER 寫於1980年的《通玄教師湯若望》(MEISTER HIMMLISCHER GEHEIMNISSE,直譯為“揭開天文秘密的大師”,“通玄教師”是湯若望逝世後康熙給他的號),譯本已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89年9月第一版)。薄薄的一冊。湯若望的一生真是沈浮跌宕、峰迴路轉的戲劇,這本小冊子就像一份演出說明書,為每一幕都作了頗詳細的解說。
“利瑪竇墓和明清傳教士墓地”現在北京市委黨校內。進這種地方,千萬不要客氣地向門衛問訊,只需抬頭挺胸,如入無人之境地往裡闖。官大一級壓死人,你若當他是一回事兒,他就不當你是一回事兒了。
這所專門培訓政工幹部的學校,底子是一所佔地頗廣的神學院。建於1903年的教堂,早就被摘去十字架,替换成一个大大的紅色五角星,新的信仰新的徽记,翻身作主人。彩色玻璃的窗口也被水泥封死。門口掛著“教材科”的牌子。一對法國梧桐真是枝繁葉茂強旺非常,腰圍需得三人聯臂方能合抱,應是當年的舊物。
緊貼著墓碑小院院牆的是一塊巨大的影壁,正對著主教學樓。影壁上四個紅彤彤的巨字;“實事求是”。毛澤東中年時期在延安為黨風運動寫下的警語,嚴謹、內斂,骨格崢嶸。歷史的上下文關係往往就是這樣,在不經意處閒來著筆,聲東擊西。“實事求是”典出《大學》,卻正是對這些长眠地下的科學家們最佳的註解。立這塊影壁的主事者,當時自然沒有想到歷史牽了自己的手,為傳教士們的碑林作了一個完美的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