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给电影学院老师的一封信

2003-05-18 07:45:36   来自: 梦文
  笨老叔:
  你好!
  我是03年参加电影学院研究生考试的考生,考的是剧作方向,本来想报考你的方向,由于你的资格和名气比较大,为了保险起见,所以就报考了电视剧方向丁牧老师,但是我本人对他不是很了解,只是看过他写的一本很薄的书《电影剧本创作入门》,感觉水平一般,远远不如流行好莱坞电影界的那两本电影写作指南来的简单明白,而对于丁导师拍摄的一些影视剧也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没有看过,不了解他的创作取向和审美趣味,另外听陈山老师说他担任北京青年电影厂厂长兼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馆长,不知道是否是真的,如果真的话,那就太好了,至少是我读他研究生可充分利用的资源。
     关于复试,我听说文学系的苏牧老师比较认真负责,所以问的问题也比较尖锐和深刻,我上过他的影片分析课,对他的人品和学识很欣赏,可惜他今年没有招收研究生,但他今年一定也会参加复试的选拔工作吗?如果是的话,我还是要好好多准备一下。
     我是北京广播学院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初试成绩是:
  科目英语政治剧本创作影片分析总分
  分数466078.3125309
  按照国家线和北京电影学院的复试要求我已经有了复试资格,但是我根据我掌握的信息,03年报名剧作4个方向的考生一共是49人,但是在考试的时候有5人弃考(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我本人由于第一场不小心没带准考证就差点没有机会参加考试,多亏室友及时送来才有机会参加考试,真是好险哪!),所以真正考试并有成绩的应该是44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参加艺术类考试的考生英语成绩偏低,所以我估计英语达到国家线44分以上的应该不会超过20人,而按照今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剧作方向招收计划人数为9人(个人认为包括自费生,如果复试生源比较令导师满意可能会适当扩招3人左右,但一般不会少于减少招生名额;笨老叔曾说过招收8人,不知道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现在北京电影学院公布的为9人),我的问题是:我报考的丁牧老师是唯一招收电视剧方向,而我本科在北京广播学院学得专业是电视剧制片方向是否有优势参考?假如别的考生被调剂到我的方向,是优先本人还是那名考生,假如招收9人,那么4位导师如何分配名额呢?还有,是不是初试成绩低就一定没有公费资格呢?我因为家庭条件的缘故所以非常想读公费的,但是初试成绩刚过资格线,所以内心很焦虑。
  在网上看了笨老叔的不少帖子,我手头还有笨老叔在一份电影杂志(电影创作)开设的电影剧作课堂的全部复印资料,所以对笨老叔的学识和为人还是比较了解的。笨老叔早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所以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往往有戏剧烙印,个人以为,即使电影学院任教多年也是如此,我认为:戏剧对于电影其实比文学比电影更重要,所以我比较不喜欢文学系现在的叫法,可以叫编剧系或剧作系更好,戏剧与电影都是综合艺术(周传基反对综合艺术的概念,我理解他的用意,但是不可否认,电影的确一直在汲取着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只不过我往往忽视电影自身的独特性而已,这也是我们的电影一直不能足够吸引观众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笨老叔的那个剧本《诗人小朱子》以为我喜欢诗歌的缘故所以非常喜欢,但是这个故事还是显得比较散文化,比较平实,我觉得现在的国产电影要进入电影院并在媒体上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还是应该拍摄比较大气的电影,比如男人情谊的电影,历史上的唐朝、元朝的帝国盛世的图景,或者比较喜剧或浪漫的爱情电影,动作片可以拍摄民国初年的上海风云(据我所知,现在第五代、第六代都在不约而同制造上海的故事梦幻)。
  我知道一个美国的网站www.screenplay 是专门提供剧本软件服务的网站,虽然我们翻译了美国的编剧教材,但是没有相应的引进编剧软件,或许是引进费用比较昂贵吧,我想我们的电影产业的定位首先是应该充满创意的产业,模式化、系统化、程式化非常重要,这其实与制片管理财务管理是相符合的,而导演就应该在编剧和制片的模式化、系统化、程式化的规范中寻求艺术的突破和创造,也许笨老叔不一定同意我的观点,会认为编剧是很个人化的创作,不需要那么多规则限定(的确,看国内一些由著名作家转行做电影编剧的人的确不少),但是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还需要开设文学系吗?或者只需要开设研究电影历史和理论的研究生课程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开设本科或高职的必要(即使开设也只是一般的技能培训或者创收方式而已),而且招收的对象也不可以是高中生,而应该是有一定名气的专业或业余作家或文字工作者(如自由撰稿人、新闻记者等)。从以上分析看,我们要重新审视电影学院的文学系了,尤其是编剧专业了,最近又刚开设了一个新的学系——电影学系,我本来以为或有新的突破,但是从招收和课程来看,依然还是文学系的翻版。我想我们可以从这个电影编剧软件做为重新检视我们的编剧教学的一个契机。
  我们北京广播学院研究生复试要提交个人研究生的研究计划的,我不知道电影学院有没有这条规定,我个人是有的,我初步想在第一年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多去听一下别的专业的好课,在课余在研读的同时着手书籍出版(有时是专业培训性教材,比如制片手册、编剧手册等比较实用的手册),这需要一些调查、采访和实践的配合,另外要拍摄记录和剧情短片;第二年进行电影和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同时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第三年进行电影实践的训练,总的目标是经过3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尽快成为一名电影青年学者和电影制作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推动民间电影人才的成长、挖掘和民间电影资本的投资、回收等,形式是以商业培训和学术沙龙的方式相结合,以上只是简单的提要,如果复试真的要提交,我会详细而周密进行列举的。
  对于电影学院的批评和建议,都是为了这所全中国非常著名的电影人才培养基地的更美好,即使言辞激烈也是可以理解的,最近周传基老师和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老师的两封公开的邮件上可以看出来,周老师应该是全国影迷中很有市场和崇拜者的,个人对周老师的一些有点耳目一新的观点很感兴趣,但是他的一套理论对我们的电影创作有多大积极影响,我个人比较保留意见,或许年轻比较感兴趣,但毕竟不能完全被行业从业者完全理解,他批判好莱坞对于我们奄奄一息的国产电影又有多大价值呢?而张会军老师是第五代78级摄影班的,已经由原来的学生成长为现在的教育主宰者,在话语上明显带有为官的语气和基调,已经不能在学术上和言论上那么自由和开放,但是他们的交流毕竟还是对电影学院的成长是有利的,其实电影学院身上肩负的责任远远重于广播学院,虽然都是受WTO冲击的行业,但是电视广播似乎与官方的意识形态关系更大,而电影已经被抛弃到了沦落为电视电影的尴尬境况了,真是可惜呀!衷心期盼电影学院能积极对各种批评和建议有所反应,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以下是我的联系方式,希望笨老叔能跟我交流,同时也希望认识一些报考电影学院或志同道和的电影朋友,一起就电影创作、电影研究、电影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宋健君,北京广播学院99级本科学生,山东烟台人
  学校电话:65770425
  移动电话:13691426442
  电子邮件:new-media010@sohu.com
  QQ:108646145
  

2003-05-18 16:54:45  wqd (北京)

  默默祝福你能顺利过关。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rtvPgiHsWCeJT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