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站台》与贾樟柯

2002-10-13 13:52:54   来自: 苏七七 (北京海淀)
  《站台》与贾樟柯
  苏七七
  五点钟的时候我到礼堂去,占了个第一排的位子。
  今天晚上放映《站台》,且贾樟柯会来。
  《站台》书写的是历史,历史中的人。从80年到90年。再隔了十年回头去看,贾樟柯有了一段让自己平静的距离——他用的,几乎全是中景与全景,没有特写。在这个距离外观照,人物的面目不再有细节的记忆,而悲欢不再如当日般在身心的表面煎熬,它们沉淀到时间的潜流里去,留下的,是一个会意的笑,一个沉默的动容。
  这个影片的情绪,化成了一个标志式的影像。三个年轻人坐在一辆自行车上,前面的人展开手臂,后面的崔明亮,向着观众坐在后座上,他斜侧着头,有一种茫然而又隐忍的表情。他们在汾阳灰暗的街道上如此飞翔。
  这些年轻人,在80到90年间,经历了他们的20到30岁。他们都太普通,可是这不妨碍他们也有梦想,虽然这些梦想,只能是服从于流行文化带给他们的高度。他们在贫瘠的家乡粗劣地仿制“现代”,当然也只能是一些被移植在前现代场景中显得可笑的符号。崔明亮的喇叭裤,张军的长发,钟萍烫的头,这些符号是他们与梦想接近的标志,但他们在此,远方在彼,站台在哪里?电影中没有站台。黑夜里出发的车厢里,年轻人模仿着火车的汽笛声,过了一站又一站。站台,是一个虚设的存在。
  对于在“成、成、成吉思汗”的歌声中茫然而混乱地挣扎的青春来说,有过的快乐与悲痛都太过卑微,甚至带有残酷与可笑的面目。在城墙上往车顶扔石子的笑声,钟萍打掉孩子的哭叫声。而这一切,都还是让人心酸。——尹瑞娟在一间黝暗的办公室里,跟着音乐跳起舞。不美。但让人感到,还有东西,溢出于现实之外。他们不幸,可是比起另外一些人,也许也说不上不幸。——如果不幸,还是有程度的区别的话。
  在《站台》中,有一个镜头让我不可抑制地流下泪来。崔明亮的表弟三明。他也不过是二十多岁,但是没有一点青年的气息。他不认字,象哑巴一样沉默,与煤矿签下“生死合同”,在矿上干活。演出的车经过他,大家叫他上车吧,捎上一段,他说不不这边近,从一座小山上爬过去。镜头是静止的。他沿着一条小路,走上山去。他是真正的无语的底层。
  《站台》中,声音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影像。对于导演来说,他的记忆中有那样清晰的各种声音,是这些在时间中稍纵即逝的声音组合出时间的因果,记载下各种观念与情绪。
  在影片中,广播、电视的字正腔圆的新闻宣读着被切分的一个个历史时期的到来,而嘈杂的各种流行音乐则是文化的制造者与回应者,直接引导起种种向往与激情。这是个喧哗的片子,考验着耳朵的记忆力与分辨力。这些声音里,有些是意识形态对耳朵的强制,也有些是耳朵的自觉的寻找与归依。
  但也许对于导演来说,这个影片在声音上确实是“用力太过”了。他的影像是沉静的,声音却要热切地多。这种热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妨害了影片忍耐的气质。片子有三段大提琴,它们在一些“重要”的时刻响起,构成了这部纪实风格的影片中三个温柔的抒情段落。但半野喜弘作的这段曲子太过优雅了,不属于中国的那个年代。它与现实疏离得这样远,甚至,与崔明亮都隔得太远。这三段音乐对整个影片的纪实风格产生了破坏。它们把观众从影片中拉了出来,当音乐这样明显得要作用于人的感情时,反而容易引起今天敏感的观众的猜疑——这个地方是不是一定要动用这样细致优美的感情?
  在影像与声音之中。导演讲了一个故事,主要有四个人物。崔明亮,尹瑞娟,张军,钟萍。他们都是普通青年,有什么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是“文艺工作者”。于是他们比别的青年人,可能要更为敏感与尖锐些,走到风气之先。——小县城的沉闷空气。但是他们,很难走得高而远,自身的力量太微弱,可借助的外力也太单薄。他们在一个“改革”的时代里,但是改革,很大程度上只是提供了一个梦想:一个外在的现代的世界。而他们能做的,只是拙劣的临摹。他们的行程达不到那个世界,最后的复归是青春那种原生动力沉寂之后的必然。
  钟萍是现实中不安定的因素,而尹瑞娟要实际得多,终是并入到日常生活的水流中去。张军对于外面的世界,有向往有模仿,但他不可能有鉴别力与反省力,而崔明亮似乎要与大家都不同些,他的目光中有隐忍的渴望,他对于僵硬的教化有直觉的嘲讽之色,他天生与现实有一种疏离。可是还有善意,甚至幽默。也许在一个更为自由与多元,有更多机会的场合下,崔明亮可以走得更高更远些。但是环境只充许他走那么远。他只能在离家之后又回家。在电视的声音中,他躺在沙发上睡着,那沙发是原来父母家的,有大红喜字。他手上的烟有半截烟灰。
  影片中对两对恋人关系的描写,张军与钟萍间,好象身体的成分更重些,而崔明亮与尹瑞娟间,好象情感的成分更重些。但身体之上,却又有切实的情分,情感之间,却有更多的考虑与假想。渴望在现实之外的崔明亮,爱的是现实之内的尹瑞娟,这是怎样的情感逻辑?也许情感与逻辑并不相关。
  《站台》是一次回忆与诉说。导演说:“这是压在我心上的一块大石头,不把它搬开,我也许永远也没法做别的事。”比起《小武》,这个片子要芜杂与混乱些。十年间,也许他有太多东西要表达,两三个小时的容量,总难免顾此失彼,而他又难舍彼此。《小武》有一种即兴创作的举重若轻的气质,而《站台》,则举重则重了。这段时光,混杂着卑微与理想,残酷与善意,在无可去处,生活中却还存着笑声。生活总是容得下笑声的。真正从生活中来的作品,不象是从理念中来的作品,可以单向度地荒漠虚无下去。它有一种奇特的幽默。
  看完片子,贾樟柯,女演员赵涛与制片人周强出现在台前。回答观众的问题。
  贾樟柯是个从容而诚恳的人。我认为他有思想——对中国的现实,他有自己的独立看法。而对于家乡、人与电影,的确有一种诚挚的感情。他有一种平和的态度,在平和中努力。
  贾樟柯说:“在我的很多同学中,很多人中途就退下去了。他们回到现实中去,没有办法坚持理想,其实都有很具体的理由在。只能回去,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人认为我是强者,但我知道,我自己是弱者。在生活中有勇气与耐心坚持着的,是强者。我尊敬这些人。”
  理想与现实,一定是分开的两条岔道吗?哪一条路上的人更坚强?这里头,其实是有一个悖论在的。现实是一个巨大的洪流,包括着崔明亮与尹瑞娟,钟萍与张军,贾樟柯与三明,赵涛与周强,还有观众,无数的人,和事。理想在哪里?站台不曾出现,它也许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无法到达的终点。
  但是,一切努力,现实与理想的。都值得尊敬。
  

2002-10-13 21:56:12  苏七七 (北京海淀)

  为什么那下面有什么“锁定此帖”之类的?
  :)初来请多关照
  

2002-10-13 22:11:58  Neveronline (戰國)

  [这个贴子最后由neveronline在 2002/10/13 10:12pm 编辑]
  
  文章写的很好。
  锁定的意思似乎就是别人无法回。
  一般的话应该不需要锁定的。
  

2002-10-13 23:38:47  风之子 (北京)

  看你的文章也很感动!
  

2002-10-14 13:43:56  煤天使 (CD)

  聘她做每次的专场报导吧....
  

2002-10-14 16:10:47  Neveronline (戰國)

2002-10-14 17:05:29  煤天使 (CD)

  呵呵,偶孤陋寡闻了......
  

2002-10-14 17:41:25  Neveronline (戰國)

  怎么说?不理解。
  

2002-10-16 09:27:39  浩望角 (北京朝阳)

  想起那些八十年代的歌曲,读你的感觉象三月,小草,一剪梅,就有了想看这部电影的欲望,那是一种对往事的追忆,而老贾再加上了他那严肃的思考。
  

2002-10-16 12:21:10  苏七七 (北京海淀)

  读我的感觉象三月、小草、一剪梅?
  我还以为自自己很有思想呢:)))
  

2002-10-16 14:48:33  浩望角 (北京朝阳)

  贾樟柯说:“在我的很多同学中,很多人中途就退下去了。他们回到现实中去,没有办法坚持理想,其实都有很具体的理由在。只能回去,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有人认为我是强者,但我知道,我自己是弱者。在生活中有勇气与耐心坚持着的,是强者。我尊敬这些人。”
  理想与现实,一定是分开的两条岔道吗?哪一条路上的人更坚强?这里头,其实是有一个悖论在的。现实是一个巨大的洪流,包括着崔明亮与尹瑞娟,钟萍与张军,贾樟柯与三明,赵涛与周强,还有观众,无数的人,和事。理想在哪里?站台不曾出现,它也许只是一个象征,一个无法到达的终点。
  但是,一切努力,现实与理想的。都值得尊敬。
  ”现实是一个巨大的洪流“,
  也许吞噬了很多其实一直在坚持理想的人吧。
  这让我想起在神农架碰见的守园人了。
  我和两个朋友在神农架露宿时,正好将帐篷的搭建地点选在了一个山林公园前,守门的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喝水休息,——因为海拔高的原因,国庆期间的神农架称得上是初冬季节了。很有意义的一刻钟,既喝到了热水,烤暖了手,也听到了一个常人的故事。他三十多岁,一年前来到了神农架,大约七八年之前,他曾经有发财的机会,但他在小试身手后,因为不得空闲,而把那条发财的道介绍给一位朋友。非常不巧的时候,由于经营上的失误,他的朋友几乎亏掉了所有的货物。本来,这事也不能全怪他,但他认为,这责任在他,所以,他将债务悉数接手过来。于是,这几年来,他一直在为还债而努力,直到去年来神农架之前。喝着热茶,他平静地说着他的故事,他说,他也曾经有钱过,但现在几乎一无所有,但他可以从头再来。于是,他带着老婆孩子,来到了这个森林茂密的地方。
   生活就在脚下。他让我看到了每个人心中的信念,或许站台就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生活的态度和前进的方向,至于它是否一定就是一个无法达到的终点,我不知道。
   迷惘发生在很多人身上,也发生在身上。可梦想不会停止。
  

2002-10-18 01:47:38  Neveronline (戰國)

  生活很缺乏真诚和热情、信任
  当这份需求埋藏在心底的时候
  总有一天还是要泄露出来的。。。
  

2002-10-18 11:58:39  煤天使 (CD)

  下一站天国。。。。。
  在路上保留希望。。。。
  

2002-10-18 18:24:17  苏七七 (北京海淀)

  ”现实是一个巨大的洪流“,
  也许吞噬了很多其实一直在坚持理想的人吧。
  ——对这句话我想:是不是总要将现实与理想对立起来呢?我希望有理想,是可以在生活中建设起来的。不去抱怨现实压抑了什么,而在现实中建立起什么。
  也只有这样的理想,我觉得是不空洞的。:)
  而真诚、热情与信任:),这样的东西,也是要从自己开始努力吧。
  

2002-10-21 16:47:43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那天现场提问的人就是苏七七吧?问关于三段大提琴配乐的问题。
  

2002-10-21 17:49:30  苏七七 (北京海淀)

  不是:)
  但我每回都去看电影的。
  我扎个两个辫子。:)
  

2002-10-21 18:01:12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TO苏七七:“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是《读你》这歌里的一句……邓妙华、蔡琴、费翔等人都唱过
  当《站台》里那些老歌响起时,我脑子里一直在内放着罗大佑的《鹿港小镇》,那种酸涩、送惘、苍凉的情绪很相近。
  

2002-10-21 18:21:27  Neveronline (戰國)

  七七对电影的研究深得很啊
  别看扎着两个小辫子想初中生似的。。。
  

2002-10-22 13:51:33  老手颓唐 (北京朝阳)

  奇怪,昨天我在本目录下的回帖不见了……
  

2002-10-22 14:27:26  Neveronline (戰國)

  没有发现,应该没有人删帖。
  

2002-10-23 23:33:31  Neveronline (戰國)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电影论坛转移过来的!
  

2002-11-28 17:30:58  tintin

  昨晚在左岸看了<<站台>>,这是第一次看贾樟柯的电影,感觉就像一段真实的历史在眼前回放,很少特写,大量的全景,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唤起了儿时的点点零星记忆。看完片子我忽然有了回家乡看看冲动(80年来到北京,至今从未回去过,虽然很近),那是在当时比片中的小县城还要闭塞的农村。这部片子真实的美丽,真实的让我感动。
  

2002-11-29 19:05:54  苏七七 (北京海淀)

  22年!——这个超出我的推理与想象了。:)
  

你的回应...

请先登录后回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言

> 相关话题组:

电影论坛

circle 加入了现象网,大家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