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青春梦里人

2004-7-7 15:12  来源:南方日报--城市画报  作者:迈克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昆剧《牡丹亭》莅临香港演出,宣传以“白先勇的青春梦”作号召,我在单张上看见,不知怎的马上自动越界,由舞台一跳跳上银幕,想起戏梦巴黎》(The Dreamers)来:它可不是贝托鲁奇如假包换的青春梦么?

  当然有人会认为电影才是《戏梦巴黎》的主角。这点我不反对,也无从提出异议——近年如此着意,如此不遗余力引用经典或非经典电影的电影,它要是认了第二,根本不会有人敢认第一罢。可是电影也就是青春,在老好的1968年,在法国新浪潮的原产地,穷凶极恶地互相消耗,不必顾虑遥远的明天,和霸占着明天的成年人。

  必须是巴黎,因为宝库般的电影图书馆坐落在它右岸。生逢其时就是这个意思,银幕上的光影慷慨地为初生的生命提供炼奶,银幕下的少艾替胶片的起承转合找到特殊的存在意义。不忧柴不忧米,只担心开往吐卡狄露站的地铁姗姗来迟,摸进伸手不见五指的空间,片头字幕已经成为过去式。或者,望眼欲穿硕果仅存的陈年古董终于得见,残缺得由头到尾飘降六月雪。又或者,《电影笔记》捧上七重天的大师,见面远远不如闻名。又或者……又或者……总之都是30岁以上的“他们”听不明白的惊天动地,当事人几十年后提起来还戚戚然,轻则扼腕痛惜,重则捶胸顿足。

  喜欢电影的人,是不是永远不肯长大,而且因此沾沾自喜?惯性浸淫在不真实的氛围里,透视线混淆了距离,放大了的七情六欲,被误会是镜子中自己清澈的倒影。生活套进映象里,抽掉了最基本的开门七件事,剩下的虽然仍是“第七”,但是已经不动声色登上了“艺术”的宝座。尤其投身加入梦工厂当工厂妹工厂仔的幸运儿,似乎个个领到儿童乐园的永久门票,不管天高地厚水深火热,关起门在旋转木马和摩天轮间过日子。

  这正是《戏梦巴黎》的特色。兜来兜去,絮絮追忆逝水年华,就算听得有点啼笑皆非,也不忍心表示不耐烦。终究还是真心的罢?布局商借自高克多,配乐直接从特吕弗原声带输入,女主角这一分钟幻想自己是嘉宝,下一秒摇身变成玛莲

相关链接: 马上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