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悲情城市》——悲·情·侯孝贤

2004-3-24 13:22  来源:与影同行 作者:苦行僧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1、悲

        《八月照相馆》中的悲是令人怜悯而同情的,但也带着淡淡的明媚与温暖;《东京物语》中的悲则叫人落泪,那种直指心坎的哀伤叫人无法抗拒。《悲情城市》中的忧伤,是苍凉而厚重的,它可能不会敲打到你心底里最软弱的地方,甚至你无法深切领悟到那种悲凉产生的原因,然而这种忧伤却是最为猛烈的,当你无法通过怜悯或痛哭发泄掉它给你带来的影响时,你将发现自己已被牢牢的困在了中央,就如同影片中时时出现的层次分明的葱郁高山与高山之中的小城一样,这种悲凉如同大海,时而呼啸时而柔顺,包围在你的周身,你只能任由它击打着抚摩着,你所能做的仅此而已。之后,便是倍受它的折磨。

        2002年的6月,我感受过这种悲。那时刚刚休假回西安,夜里看着母亲面对着台灯看书,半数的头发已经白了,一向微笑的脸似乎突然间增加了许多皱纹。整整一年没见母亲了,突然发现,我印象中似乎永远坚强果断的母亲,瞬间老了许多。这种强烈的感受一时之间令我紧张万分,找不到原由的,就这么难受了一夜。这之后,我开始考虑着回到故乡,回到西安。也许这便是成长。

        我们的一生,便是在发现悲与接受悲之间度过?

        看过《悲情城市》,让我重想起了2002年6月那个夜晚发生的事,因为我在电影中感受到的悲哀与当时是如此的相象,更因为自己至今还没有回到西安。

        之前提到“人生”这个词,总感觉它是伟大而神圣的。看过《悲情城市》,才体会到,它其实是最为渺小的。当它面对时间与空间、社会与历史这道洪流时,它可能会被碾碎成为齑粉。

        “我们象是残叶,从子宫爬出之时便象叶子离开了枝头,摇曳、下坠,任风吹着,任雨打着,你想反抗吗?呵,别痴心了。”这是看到一位友人的文章时,即兴回的。放到这里形容这部影片,倒也恰当合适。其实这种感受,便是《悲情城市》中的“悲”了。这是人一生都要面对的悲,你能将之挥去吗?


2、情

        《悲情城市》中的情,是需要被人忘却的。因为它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原本该有的伟大含义。这里的情,是卑贱而微小的。

        兄弟情、手足情、夫妻情,当这些存在于人间的伟大情感,面对一道道倾泻而来的让人无法躲避的洪流之时,如同卑微的路人见到高高在上的皇帝一般,要么溃散而逃,要么俯手称臣?哪里有美丽可言?哪里有伟大可言?悲,有的只有悲。在影片中,当悲、情这两大人生主题相遇,它们没有碰撞出多么豪迈的火花,有的只是微微低头后的轻语诉说,充满了无助与哀伤。《悲情城市》是厚重的,但我更愿意形容它为苍凉的。整部影片所营造的那种“轻语诉说”的氛围,比它的厚重更为突出。侯孝贤如同空气,他就那样的固定着摄影机器,让镜头前与镜头后的人们,微低着头,似乎不经意间的静静的交谈,体味着相互的悲伤和刹那的泪水。《悲情城市》是苍凉的,但你也可以体会到它的厚重。不是每部影片都能将悲与情的碰撞诉说的如此内敛而矜持。侯孝贤又一次的如同空气,他用固定着的长镜头做到了。

        《悲情城市》中的情感表达,与西方电影截然不同。这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使然吧。这里没有如华莱士般面对敌人的豪迈吟唱(其实影片大可以做这样的处理,因为这里也有反抗与斗争,流血与死亡),没有如二战中的美国教师般面对庞然的坦克伟大的壮举,也没有阿莫多瓦那样的激扬音乐与缤纷色彩。它用近似于黑白的、宁静的方式,通过挣扎但又沉默的人群、简约的对白、安静的字幕、细微的音乐、中景或远景的画面,诉说着本该惨烈悲壮的人生的悲欢离合。也许,这才是生活真实的一面。哪里有那么多的豪迈?哪里有那么多的缤纷?

        全片的最后一个长镜头,是我的最爱。这种完全来源于生活的情感表达,如此的简约而质朴,使我甚至怀疑那一刻便活生生的存在于我所生活的城市,或是另一个城市,再另一个城市……三个儿子离开了家,老人依旧平静的吃着饭菜,小孩依旧嬉戏打闹,他们就那么依旧着!

        不论生活被洪流碾碎成了什么摸样,生活依旧。

      《悲情城市》中的生活依旧着,情感依旧着。即使是悲哀的生活,悲哀的情感,呵,无所谓了。


3、侯孝贤与那个城市

        很早便开始注意这部影片了,一是因为侯孝贤,二是因为片名。初听“悲情城市”这个词,便被深深吸引了,于是一直想象着如此的城市会发生什么故事?2004年1月5日晚,我得出了答案。

        不论在哪个城市,都会发生悲情的故事,因为那里有普通人的生活,有普通人的命运。我觉得这是侯孝贤导演想要表达的。因此,台湾从日本政府管辖下的脱离,到二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