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芝加哥》的一些灯光分析

2006-1-6 18:55  来源:网易娱乐 作者:未知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本影片前后共十四段歌舞,以下将简要分析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片段。


部分简称:


CZ—凯瑟琳 泽塔琼斯 RZ—蕾妮 泽尔维格


RG—理查 基尔 H—RZ的丈夫


M—女监狱长 P—黑人钢琴手


 


第一段:CZ在夜总会的JAZZ歌舞


整体色调用蓝色(泛光和PAR灯),配以JAZZ音乐,营造出二十年代典型的夜总会气氛—神秘、性感、迷幻。面光有橙色和品色两种。其中橙色在影像中的光源来自于观众席上的照明用光,十分巧妙。逆光有品色,蓝色,白色三道,使人物在运动中不时的处于冷暖对比之中。


第二段:RZ回答警察问题时的独白和H的独白


钢琴演奏者始终处于一束顶光的照射范围之下,颜色处于蓝色和品色中间。RZ在独唱时也处于此光束之下,其衣服为丝质粉色或肉色的开叉裙,冷暖对比的灯光下显得十分有质感。在H出现时,使用了冷色调的蓝光来单打顶光,与RZ形成对比。


第三段:M的独白


M出场是,面光为大面积的红色,但追光的光圈缩小后打到了其面部位置,使其面部为偏金黄色,其他部位隐藏在昏暗的红色之中。顶光和逆光始终是一片红色,而面光则始终用较高色温将其面部打亮,使黑人的肤色质感得以表现。M的服饰为金黄色,有较强的反光率,在红色光笼罩下的视觉冲击力很强。


第四段:六女囚之舞


P出场时只有脸部有面光,其余全黑,有很强神秘感。六人亮相时,在牢笼后方有六束顶光,六人在光区中舞蹈,当第一个男人出现时,六束顶光色温起变化,全部变成纯度更高的蓝色,同时前方表演区出现两束约5600的顶光。POP经过第一个光斑走入男子所在的第二个光斑进行表演。之后在表演区亮起一排顶光使地面出现几个并排光斑,演员在光斑中穿行表演。第二个女演员在电脑灯打出的光斑中表演,且此光斑一直跟随她的移动。前两个女演员表演时的光线色温基本在5600K左右。第三个女演员在刺杀其丈夫后,死者被红色光笼罩,而女子仍然处于原来的光效中,二者形成对比。随着舞蹈进入又一高潮,全场光线变红,富有激情(包阔后排六束顶光)。UHUH上场后,其它部分为红色,她的表演区为白色,有种圣洁的感觉(配以别人听不懂的话),舞台的气氛也趋于缓和(又一次冷暖对比)CZ上场时,全场暗掉,为幽蓝色调,CZ经过两个光斑进入表演区所在的光斑,经过一段独白,随着其手上“鲜血”的流下,整个舞台再次全部变红,进入另一高潮。当然小光圈的追光还是会将CZ的面部打亮。之后,有电脑灯的顶光造成一种条纹效果,和之前的红色形成冷暖对比并营造出监狱的联想效果。LIPSHICZ就在这种光线效果下进行表演,由于光线原本就成条纹状,故演员脸上会自然的形成条纹状的明暗对比。最后一段群舞中,背景始终为红色,且有人物的剪影效果。在前方的表演区,电脑灯做的顶逆光在红、白和黄三种颜色之间来回变化,并始终保证表演区域有三排圆形、不同色的光斑。


这段表演中,每个叙事者都有其独特的光效,但当一人叙事时,没有上场的演员始终在牢笼之后被蓝色顶光笼罩,开场和结束也都如此。这段对电脑灯做的顶光变化非常多。


第五段:RG的歌舞


类似与二十年代美国歌舞剧院的灯光设计。主要有蓝、品、红三种色调的灯光交织营造浮华的气氛。小光圈的追光始终打在RG脸部。在高潮部分,灯光效果不再多样化,而是以红色为主。在最后结束时,顿时变成紫色。


第六段:木偶剧


开始的面光由于打在红色的幕布上,故有红色的反光,加上人物脸上的戏剧妆,色彩的饱和度很强。幕布拉开后,RZ和RG有一束顶光,后面的木偶记者只有逆光。当有记者提问时,该记者就会有一束顶光。当RG与RZ独唱时,面光会全部收掉,只保留前方表演区的顶光.在最后一段群舞时,木偶的顶光有红、白、蓝三种,并通过频闪不断变换。那个女记者由于相对比较突出,所以她有单独的追光,且人物所在光区为品色。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RG在操纵木偶时,其两侧有两束顶光,营造出一种类似于“上帝”的效果,有暗喻的作用。


第七段:RZ的独白


只有女演员有亮光,其它区域全黑。通过缩小光圈的电脑灯,用小面积的面光,顶光,逆光来突出演员,同时又不至于照亮其他部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镜子前的那段舞,用了大量的逆光,从而保证镜子不会出现反光,灯具也不会穿帮。


第八段:CZ对RZ的说服


本段从头至尾只有2-4个电脑灯。他们的颜色在品、红、蓝、白之间变化,随着演员活动方位的变化,可以灵活的用做面光、逆光、顶光或者追光。背景方面,在监狱的扶梯和走廊上用了红色的霓虹灯,在窗户外面用了向上的聚光向上打。依旧是蓝色或红色,瞬间把监狱营造出夜总会的效果。


第九段:H的独白


由于这段的主题是表现H是“透明人”的一种孤独心理,所以舞台没有做的很眩,相对与本片的其它段落显得比较幽雅。舞台的两侧和背景处用了照度较低的暖色调灯来照明,整体看起来比较昏暗。人物的照明始终只有一束追光。但光源不同。大部分时间的追光的光斑为暖调(约3200),是一种普通的追光效果;在人物的心情低落时,追光缩小了光圈,仅露出脸部;在高潮部分,追光换成了更靠近头顶方向、色温较高、照度更强的光线。尤其是在拍摄人物逆光剪影效果时,效果更有冲击力。


第十段:绞刑与大变活人的错觉蒙太奇


一束高色温追光和两束蓝色顶光突出人物,红色光在观众席铺匀,制造冷暖对比。在跳下时,有一束高色温的顶光照在演员身上有一种圣洁的效果。这是一种典型的马戏团效果。


第十一段:RG的歌舞。


这段舞台效果类似于第五段的效果。


第十二段:RG在法庭上的独白舞蹈


开始时的表演区只有蓝色追光(接近头顶方向),舞台周围用暖色调的装饰灯具装点,突出了光斑中的演员。自始至终这种光效没有变化,让人感觉到一切都在RG的掌握之中。虽然光线的变化很少,但演员的踢踏舞使的场面并不显的沉闷。


第十三段:RZ的独唱


与上一段有异曲同工之妙。舞台上用低色温灯泡点缀在黑暗的舞台上,营造出繁星的效果。而舞台中的演员只用追光来照亮。同样是一种突出主体的效果。因为RZ越来越不被人重视,为了暗喻这一点,RZ的追光光圈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收掉,然后黑场。


第十四场:RZ和CZ的舞蹈


电脑灯的顶光,配合音乐节奏的黑场和追光都是强烈的造成视觉冲击的剧场效果。色调还是秉承本片一贯的品、蓝、红、黄等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舞蹈的高潮阶段,出现在演员后方的由许多灯泡组成的方型灯墙。不仅可以用做装饰,而且可以用做逆光光源。在模仿灯泡被枪打爆时,灯泡逐次熄灭,只留下部分形成人名的形状,十分具有视觉冲击了。此种灯的材质不明………


整部影片的歌舞部分,基本分为“夜总会”模式和“独白”模式。色调方面由蓝、品、红、黄构成主要颜色。追光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体看来,影片所反应年代的舞台灯光主要由大反差来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与当时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现状吻合。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