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新《傲慢与偏见》失望的经典 卡壳的摄影

2005-11-28 11:07  来源:网易社区  作者:有会于心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星期二的半价电影,很久都没有看了。日子总是很忙,将来还会更忙。抽空看了《傲慢与偏见》。看到的却是失望。


简奥斯汀的文字作品改编作电视电影的,没有一百,也有几十。最著名的《傲慢与偏见》早就拍摄了恩遍。翻拍,当真有点吃力不讨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原著。读的人多了,看别人读的感觉,自然要指手画脚。


华人导演李安,曾被挑选去翻拍《理智与情感》,开拍前,大家都特别捉不准,一个华裔导演。能不能诠释英国文学呢? 但是,李安发挥他最擅长的镜头和构图。把中国国画里面那种含而不露的含蓄,用多处的长镜头,远景镜头,在《理智与情感》里,把整个故事烘托得恰到好处。反而获得了大部分影迷的认可。2004年环球公司,找来一个学院派导演Joe Wright,翻拍《傲慢与偏见》,所有喜欢简奥斯汀的观众,自然也有同样的担心。


可惜,周二,坐在电影院刚开始看一个开头,我心里就开始叫糟。


王家卫类型的手摇镜头,一开始就在伊丽莎白家转悠。导演需要在这一个长镜头里面铺垫太多的东西。姑且不管那位弹钢琴的妹妹手型对不对。整个画面的交代,实在是啰嗦加繁琐。一点都没有玩弄出美感,反而让人有坐车不舒适的恶心呕吐。


幸亏文学的力量还在支撑整个电影。主要情节,也大致和原著类似。只是把一些场景修改,一些情节调整了。争取更多一点戏剧化。表达的主题,就是和标题一样的傲慢与偏见。


电影的重点在两场舞会加两场求婚戏。看得我暗自摇头。现代419爱情理念的观众,用什么去接受着整个故事的拖沓冗余?幸亏编剧下了大功夫去琢磨。让我总觉得那英文台词,如同《红楼梦》的人物对话,句句留白,字字含香。复杂的句式极为繁复,简单的也极为简单。闭上眼睛听电影,确实有读原著的感觉。


演员的表演其实都很不错。可惜,男主角的表演失败。仿佛李亚鹏在射雕里面演郭靖的憨厚,一不小心变成装傻。Matthew MacFadyen扮演的Mr.Darcy实在没有一点说服力。总没觉得有傲慢的痕迹,至多可能是木讷。看来真的对他的表演产生了偏见也说不定。或者这就是导演的意图。


女主角是Keria Knightly扮演的伊丽莎白,很高兴我在看电影前就对她产生了偏见。她演的真不错。实在是电影中最大的亮点。市场上,Keria本身也确实就是最大的卖点。谁会去注意导演是谁,男主角是谁?有Keria在,可以说让这部名著翻拍电影不会成为一场灾难。从开始到结束,Keria成为整个电影的脊椎骨。美女就是美女,还是气质型美女,美的有深度,有内涵。


其他的配角都还是算合格完成任务。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有Rosamund扮演的Jane。至于Judi Dench就两场戏,和恋爱中的莎士比亚中的女王相比,这次她纯粹就是玩票性质。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也没有多少发挥的亮点。


最大的问题就在导演。Joe Wright对这部电影,不能说不用心。从电影的剪接,音乐,摄影等等方面来说。要用全力烘托出简奥斯汀的原作感觉。可是,总觉得他是一个电影工匠,拿着一个个的已有工具在补补贴贴。很多从别的电影中拿来的东西,要么仿佛东施效颦,要么让我心生反感。尤其两处表现时间流逝的戏,觉得太过简单。《诺丁山》曾经有一个行走过四季的桥段,那才是让人吃惊的经典。至于本片里面的荡秋千,有不错的催眠暗示效果。


傲慢与偏见》的导演,也试图要达到那种效果,却仿佛被什么东西缚住手脚,老在卡壳。突然片中出现一个广镜头全景,美则美矣,可上下文没有对应。仿佛那个镜头就是为了镜头而拍摄的。实在令人遗憾。至于重头戏,两场舞会。看得我头晕目眩。导演用了心思,很多构图和拍摄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可就在我以为这样的变调会成为主旋律的时候,导演一下子就把感觉丢弃,然后自顾自个儿的天旋地转。幸亏结尾的晨雾,终于又对上了我的天线。这才是简奥斯汀阿,导演怎么早没有这么拍摄呢?可那感觉就是这么一瞬而逝。字幕就缓缓而来。


音效,道具,化妆做的都还是到位的。电影的第四主角配乐,除了钢琴,就是钢琴。实在单调无聊。书看多了,自然单调。导演的用意,可能也就是如此罢。


说不定,作为观众的你,对于简奥斯汀的书有别样看法,对于这部电影,也会赞美不绝。但是,观看《傲慢与偏见》,我确实存在太多偏见。好容易看完,长舒一口气,再也坐不下去,听完片尾所有的钢琴。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