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Wilde》凝视一颗不羁的心

2005-10-11 11:55  来源:网易论坛 作者:畸小山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王尔德的名字对于我来说永远是与《快乐王子》并列一起的。缘由倒不是说这篇童话给过我怎样大的影响,但它在儿时的记忆里却也占有着自己的位子。多年之后,如若不是重温,故事已然忘却大半,唯一印象深刻的只剩那尊破败的王子雕像,一无其它。多年之后,再提起《快乐王子》,虽然已然忘却故事,却仍有情感泛上心头,那是一股悲凉。

金衣宝石不在的王子被市侩腐朽的世人抛弃,一如王尔德自身的写照。1900年,他窘困的卒于巴黎的亚尔沙斯旅馆,享年46岁。房租是由朋友垫付。对此,电影只是用字幕匆匆带过,镜头则是终止在他与波西的重逢中。

似乎是一个算不得十分圆满的结局,但总归还是圆满,颠不破的是好莱坞的法则。不过,也许导演是觉得王尔德人生的结尾太不适合其所倡导的唯美主义的美学风格了,遂将之弃用吧……这便有些玩笑了。讲到这里忍不住还要罗嗦几句,那个年代所谓之“唯美主义”与现在我们通常所指之唯美并不一致。与其说它是反对“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在追求“生活的艺术化”、“为艺术而艺术”,毋宁说它是对美不顾一切的追求更为简单易懂。但因时代的不同,美学观即对“何为美”的认识也不同,所以各自表现出的“美”便不可能相一致。也许那时的“唯美”在如今看来已算不得唯美了。这便为什么电影虽然在场面调度上很是用功,得以真实展现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唯美风气,可是放在当代的标准中,那一切却不见得是属于风格化的展现了。于是,观众(起码是我)并未能很强烈的感受到极致的唯美感,倒是对“真实”二字更为认同。其实,这也正是导演的意图。

电影所截取的是王尔德短短46年人生中最为重要的15年,一切从1882年赴美进行巡回讲座开始……

红日,荒芜的黄土,飞驰的骏马,扬起的尘沙,挥舞着的牛仔帽,一切都是粗砺的西部风情,包括背景悠扬的乐曲。不仅刹那,我几乎已经肯定这是一部西部片时,王尔德终于带着笑容出现在镜头前向人们脱帽致敬。镜头一转,回到了精致的英国,就算不是贵族也是中产阶级的聚会场景立即显得精致而奢华。在这里,粗犷自由的美国西部与精致拘束的英国都市产生了强烈的对比。随后的一个过场,王尔德神采飞扬的走在街道上,从一群法官打扮的人中横穿而过。衣着华丽的他与那群统一头戴白色假发、身穿黑色长袍的人又一次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

开篇的两次对比传达出王尔德在对待英国社会传统时的对立态度。这种态度贯穿了电影的始终,成为了王尔德同性恋情与牢狱之灾的基础。因为在当时占主要地位的社会宗教道德中,对同性恋的存在是十分厌恶的,甚至被认为是邪恶至极。然而电影里的王尔德在社会生活中虽然并没有口头承认,但却也没有要刻意隐瞒这种倾向。他与他的同性情人挽手散步,在餐厅里无所顾及的亲密举动(就差没有当众接吻了),我们都可将其看作是一种对于社会传统的反抗,并且与他所宣扬的唯美主义观点正好相互映衬,可谓是身体力行。而就是在现实里,他也一样如此,“穿着华美繁复的服装,举止娇揉做作却又充满感性,像一个只有从书中才可发现的典型人物跑到了现实中。”

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王尔德,除去两出戏剧,电影并没有给予多少正面的描述。因为相对而言这是大家所熟知的,还是同性恋情更具猎奇性。这大概便是好莱坞的波司们愿意掏腰包的缘由了。什么叫做卖点?这就叫做卖点,他们的钱向来是不与艺术妥协的。虽然钱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作为人的最高精神产物“艺术”自然就更活了。不能在限制中发展的艺术便不会是好的艺术。记住,这话是我说的。本片的导演将王尔德的艺术作品穿插融入了人物的对白之中,有时干脆就直接采用原句,特别是王尔德自己的台词,极具诗化,设计的甚为精彩。他的另一篇童话《自私的巨人》也成为电影重要的表述道具,借由他为孩子讲故事的场景很自然的穿插入叙事之中,既暗示了人物往后的发展,也道出了其与家庭之间渐渐滋生的隔膜。所以说影片的台词在这里成为了一条与主线情节相对应的副线,为电影的传记性与精彩度都增色不少。

波西曾对罗比这样说:“你嫉妒我。因为你不过是王尔德的男孩,他真正爱的只有我。”话语间满是挖苦与骄傲,多多少少能显现一些他那拙劣的性格。电影里的他基本是被塑造成了一个外表俊美、性格顽劣的纨绔子弟,对父亲怀有深深的怨恨与恐惧,一个无法摆脱父亲阴影进而无法成熟、内心脆弱的孩子。关于他们的爱情,电影呈现的最为美丽的经历便是他们之间的凝视。那忘我的凝视,那叫人胆怯的凝视,那饱含力量与爱意的凝视,那让心痛苦与不舍的凝视……他们在街道的两旁偶遇,不经意的抬眼,顿时瞬间停顿,目光无法挪移,那是忘我的吸引,那是强大的凝视,直至王尔德经受不住这力量,慌乱地逃避。剧场里满是急于向王尔德表示祝贺的人群,只有他不一样,远远的,凝视着。钢琴的奏鸣配合着波西的歌唱,台下有王尔德深情的凝视,音乐在流淌,眼神却不游移,坚定的望在一方。那是他的背影,他永远都不会忘记,凝视着,心里感到莫名的紧张与害怕,直至他转身、露出了异常灿烂的笑容,高喊着:“Wilde——!”那是1897年,王尔德与波西在法国重逢,尔后同游意大利,三个月后,两人再次分手。


相关链接: 4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