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 登录注册

战争中那些渺小的人

2005-8-8 13:14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作者:佚名   感谢 fanhallfilm 的投递

    2005年8月,全世界都在纪念60年前的那场世界大战。这场在人类战争史上造成最大损伤的战争,60年来,被人们反复揭开伤口,不断追问、怀念,难以忘记。在百年电影史中,战争和战争中的人,成为世界电影的一个重要表达领域。在血与火、杀戮与破坏中,凸现的不仅是战争的原貌和真相,还有人的本性与真谛。


  从本期开始,“读碟”栏目相继推出关于战争的电影专题。无论是浩大的战役,还是个人的微小爱情,都因直面生与死,在电影的独特魅力下,显露出本质的光辉。


  伊万的童年


  12岁的伊万在他的村子遭入侵的纳粹清洗后就变成了孤儿,他被关进战俘营。聪明的伊万逃了出来被一个上尉收留。上尉打算送他去后方的学校,但伊万却坚持要帮助苏联红军,于是他潜入了德军中。进行秘密的侦察活动,而这一次,伊万再也没有回来。战争胜利后,中校在敌人的材料中发现了伊万的档案,伊万被绞死……


  伊万的童年


  是前苏联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EduardAbalov)的处女作,拍摄于1962年,同年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这部电影可能是一部儿童片,但和其他儿童片不同,在伊万梦境般的幻想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异常残酷的现实世界。当现实遭遇无情的战争时,伊万的童年就成为他自身无法控制的悲剧。


  电影中,伊万不是一个帅气的小战士。而是一个面孔黝黑、浑身颤栗、背上布满伤痕充满恐惧的小男孩。他失去了自己的童真和信念,在梦中才能看到对光明的渴望,在那里,他是自由的,快乐的。而醒来之后,伊万成为一个小武器,一个复仇者,他生存的目的只有寻求复仇。


  塔可夫斯基在伊万的身上,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战争不仅在破坏、摧毁人的自然生命,同时还毁灭了一个美好的内心世界,杀死童年的纯真。


  鬼子来了


  抗日战争末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小村。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俘虏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说好了八天后取人,却杳无音信……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但马大三下不了手。日本兵俘虏提出一笔交易:村民把他送还,日军给他们粮食。村民们同意后,共同护送俘虏返回宪兵队。当日,日军送粮食到村里,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欢庆到一半,日军开始杀戮村民,但马大三没死。之后,日军投降,一个雨天,马大三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


  导演姜文,对于这个抗日题材的电影,处理和其他电影完全不同。在仇恨和恐惧中,他表达了人内心的懦弱和幻想,幻想杀戮的一方会因自己的仁慈而停止。于是,电影产生了现实的荒谬感。在故事中的角色,都没有遵循他们应该遵循的规则。


  这就是战争。有人性的软弱,有人性的残暴,不容幻想,更不容的隐忍,依靠幻想和不切实际的希望在失去理性的战争中绝对无法生存。在战争环境下,天真地以为能超脱局外,消泯敌我,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荒谬。电影很残忍地将人性放置在人们面前,进而提醒每一个观众,这种人性的悲剧,从本质而言,不分国界。


  拯救大兵瑞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第时,米勒中尉率领一支8人的小分队深入敌后,去寻找空降部队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为他的三个哥哥都已相继阵亡。军队将领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他送还母亲身边的决定……


  这几乎是一部纪实片,在170分钟的影片中战争场面占据了大约1/3的时间,其中血腥、残忍的暴力场面很多,但血淋淋的镜头后,却隐藏着用六条生命去拯救一条生命的温暖主题。观众不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还感受到人的尊严。


  广岛之恋


  1957年,法国女演员艾曼妞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回国前,邂逅日本男子罔田英次,两人发生婚外热恋。罔田的出现令艾曼妞回忆往事,在战时,她曾在法国小城内韦尔,与一名德国军人的相爱,两段情的纠缠使她感到困惑。


  这部电影曾在中国青年中广为流传,小说原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杜拉斯。而导演阿仑

相关链接: 小武 诺曼 姜文    

网友评论...

(尚无网友评论)

我来说两句...

注册登录后发表评论